本書系統(tǒng)介紹了增材制造技術在結構設計中的革新應用,從創(chuàng)新設計與技術的融合開篇,逐步展開對增材制造技術、工藝流程及標準的細致闡述,為讀者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。隨后,聚焦于增材制造結構設計的基本原則與前沿策略,如拓撲優(yōu)化、免組裝、仿生設計和創(chuàng)成式設計等,這些策略不僅挑戰(zhàn)了傳統(tǒng)設計的邊界,更為增材制造領域注入了無限創(chuàng)意與可能。書中通過豐富的實例分析,將抽象的理論知識...
本書系統(tǒng)介紹了增材制造技術在結構設計中的革新應用,從創(chuàng)新設計與技術的融合開篇,逐步展開對增材制造技術、工藝流程及標準的細致闡述,為讀者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。隨后,聚焦于增材制造結構設計的基本原則與前沿策略,如拓撲優(yōu)化、免組裝、仿生設計和創(chuàng)成式設計等,這些策略不僅挑戰(zhàn)了傳統(tǒng)設計的邊界,更為增材制造領域注入了無限創(chuàng)意與可能。書中通過豐富的實例分析,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與實際設計案例緊密結合,使讀者能夠直觀感受到增材制造技術在提升設計效率、優(yōu)化產品性能方面的巨大潛力。此外,本書還特別強調了優(yōu)化設計理論的重要性,并詳細介紹了拓撲優(yōu)化設計軟件的應用,為工程師們提供了從理論到實踐的全方位指導。同時,對質量控制與無損檢測技術的講解,也為保障增材制造產品的質量與可靠性提供了有力支持。 本書可作為高等教育相關專業(yè)的教材,也可供增材制造領域工程技術人員參考。
江五貴,教授,博士,近期主要從事先進制造技術多尺度力學方面的研究工作。受聘江西省“井岡學者”特聘教授,上海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,擔任多個國際期刊編委。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、江西省科技廳和湖南省科技廳科技項目評估專家。獲澳大利亞教育部奮進學者獎勵(EndeavourResearchFellowship),多次獲江西省優(yōu)秀碩士論文指導教師稱號。至今主持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。在增材制造領域頂刊AdditiveManufacturing等期刊發(fā)表學術論文100余篇,其中SCI收錄60余篇。
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,增材制造技術,亦稱3D打印技術,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制造業(yè)的面貌。它以獨特的“自下而上”的制造方式,突破了傳統(tǒng)減材或等材加工技術的局限,為產品設計、原型開發(fā)、個性化定制乃至批量化生產開辟了全新的路徑。特別是隨著增材制造技術作為新工科專業(yè)的興起,眾多學校紛紛開始單獨招生,然而,市場上卻缺乏一本系統(tǒng)而深入的增材制造結構設計方面的專業(yè)教材。正是基于這樣的背景與需求,我們精心編寫了這本《增材制造結構設計》,旨在為讀者搭建一座從理論到實踐的橋梁,引領他們深入探索增材制造的無限可能。 本書作為增材制造工程方向的專業(yè)圖書,力求全面而深入地介紹增材制造結構設計的基本原理、方法、應用及前沿發(fā)展。我們不僅關注技術層面的細節(jié),更重視培養(yǎng)學生的創(chuàng)新思維和設計能力,使其能夠靈活運用增材制造技術的優(yōu)勢,設計出性能優(yōu)越、結構新穎的產品。我們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,通過大量實際案例和實驗數(shù)據,幫助學生直觀理解抽象概念,增強實踐能力。同時,本書還注重跨學科知識的融合,拓寬學生的視野,培養(yǎng)其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。此外,我們緊跟增材制造技術的最新發(fā)展動態(tài),介紹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術趨勢,激發(fā)學生的探索欲和創(chuàng)新精神。 在編寫過程中,我們力求語言通俗易懂,邏輯清晰嚴謹,同時注重圖文并茂,使內容更加生動有趣。我們衷心希望,通過這本教材的引導,能夠激發(fā)更多學生對增材制造技術的興趣與熱愛,培養(yǎng)出更多具有創(chuàng)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優(yōu)秀人才,共同推動增材制造技術的蓬勃發(fā)展,為制造業(yè)的轉型升級貢獻智慧和力量。 本書的順利出版得益于南昌航空大學的資助。編寫團隊由該校增材制造工程系的教師構成,其中第5章“優(yōu)化設計理論基礎”內容得到了飛行器制造工程系孫士平教授的指導。同時,大連理工大學郭旭院士團隊的杜宗亮副教授在拓撲優(yōu)化方面給予了幫助。此外,筆者的研究生凌鵬航、胡晨曦和鄺纖塵也為本書的圖片和文字整理工作貢獻了力量。在此,我們向所有支持和幫助本書出版的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。 由于編著者水平和經驗有限,書中疏漏之處在所難免,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。最后,我們誠摯地邀請廣大師生、專家學者及業(yè)界同仁對本書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,以便我們在將來的修訂和完善中不斷進步,共同推動增材制造結構設計領域不斷發(fā)展。 編著者 南昌,2024年7月
第1章 緒論 / 001 1.1 創(chuàng)新設計概述 / 002 1.1.1 創(chuàng)新設計發(fā)展 / 002 1.1.2 創(chuàng)新設計思想 / 003 1.1.3 創(chuàng)新設計理論 / 004 1.1.4 創(chuàng)新設計方法 / 004 1.2 增材制造技術概述 / 005 1.2.1 增材制造技術發(fā)展 / 005 1.2.2 增材制造技術理論 / 006 1.2.3 增材制造技術方法 / 008 1.2.4 增材制造技術影響 / 009 1.3 增材制造創(chuàng)新結構設計及應用 / 010 1.3.1 增材制造創(chuàng)新結構設計 / 010 1.3.2 增材制造創(chuàng)新結構設計應用 / 011 思考題 / 021 第2章 增材制造技術 / 022 2.1 增材制造分類 / 023 2.1.1 材料擠出(MEX) / 023 2.1.2 立體光固化(VPP) / 026 2.1.3 材料噴射(MJT) / 028 2.1.4 薄材疊層(LOM) / 030 2.1.5 粉末床熔融(PBF) / 032 2.1.6 定向能量沉積(DED) / 034 2.1.7 黏結劑噴射(BJT) / 036 2.2 增材制造的一般工藝流程 / 037 2.2.1 3D 建?!? 037 2.2.2 數(shù)據處理 / 039 2.2.3 設備準備 / 043 2.2.4 加工 / 043 2.2.5 后處理 / 044 思考題 / 045 第3章 增材制造結構設計指導原則 / 046 3.1 面向增材制造的設計導論 / 047 3.2 增材制造技術的能力 / 048 3.3 增材制造技術的約束因素 / 053 3.4 增材制造設計的總體思考過程 / 057 3.5 AM 零件設計的一般指導原則 / 064 3.6 DfAM 的經濟學解析 / 068 3.6.1 機器成本分析 / 069 3.6.2 材料成本 / 070 3.6.3 后處理成本 / 070 3.6.4 受設計影響的時間因素 / 071 3.6.5 經濟學案例研究: 金屬增材制造液壓歧管 / 073 3.7 聚合物設計指南 / 077 3.7.1 材料擠出(MEX) 工藝設計指南 / 077 3.7.2 聚合物粉末床熔融(PBF-LB/P)的設計 / 084 3.7.3 光固化(VPP) 的設計指南 / 087 3.8 金屬增材制造設計指南 / 090 3.8.1 金屬粉末床熔融技術設計概述 / 090 3.8.2 激光粉末床熔合(PBF-LB/M) 的設計 / 098 3.8.3 金屬LPBF 晶格結構設計 / 101 3.8.4 電子束粉末床熔合PBF-EB/M 設計指南 / 107 思考題 / 110 第4章 增材制造創(chuàng)新結構設計 / 112 4.1 拓撲優(yōu)化設計 / 113 4.1.1 拓撲優(yōu)化設計概念 / 113 4.1.2 增材制造拓撲優(yōu)化 / 114 4.1.3 幾種典型的拓撲優(yōu)化方法 / 119 4.1.4 考慮增材制造工藝約束的拓撲優(yōu)化設計方法 / 129 4.1.5 參數(shù)優(yōu)化的關鍵應用與策略選擇 / 132 4.1.6 拓撲優(yōu)化與創(chuàng)成式設計在增材制造中的應用(BC2AM) / 133 4.1.7 案例研究: 高價值非定常航空航天部件的優(yōu)化 / 135 4.1.8 完整案例 / 140 4.2 免組裝機構設計 / 146 4.2.1 免組裝機構設計概念 / 146 4.2.2 免組裝機構設計方法 / 149 4.2.3 案例分析: 激光熔覆噴嘴設計 / 153 4.3 增材制造仿生結構設計 / 157 4.3.1 仿生結構設計概念 / 157 4.3.2 仿生結構設計流程 / 159 4.3.3 案例分析 / 162 4.4 功能梯度材料與增材制造 / 167 4.4.1 功能梯度材料(FGM) / 167 4.4.2 功能梯度材料的分類 / 169 4.4.3 功能梯度材料的制造方法 / 172 4.4.4 功能梯度材料增材制造 / 173 4.5 創(chuàng)成式設計 / 179 4.5.1 起源與發(fā)展 / 179 4.5.2 GD 概念及方法流程 / 182 4.5.3 案例: 定制輪轂中的創(chuàng)成式設計 / 186 4.5.4 AI 驅動的創(chuàng)成式增材制造結構設計 / 190 思考題 / 191 第5章 優(yōu)化設計理論基礎 / 194 5.1 優(yōu)化設計的數(shù)學模型及建模基礎 / 195 5.1.1 優(yōu)化設計的基本概念 / 195 5.1.2 優(yōu)化設計的數(shù)學模型 / 196 5.1.3 優(yōu)化設計問題的建?;A / 199 5.1.4 優(yōu)化設計問題的基本解法 / 201 5.2 優(yōu)化設計的數(shù)學基礎 / 203 5.3 約束優(yōu)化極值條件 / 206 5.3.1 約束優(yōu)化問題的極值條件 / 206 5.3.2 庫恩-塔克定律(K-T 條件)/ 207 5.3.3 尋優(yōu)過程的數(shù)值解法與逐步逼近策略 / 210 5.3.4 一維搜索法 / 211 5.4 無約束問題的優(yōu)化方法 / 213 5.4.1 梯度法——最速下降法 / 214 5.4.2 牛頓法 / 215 5.4.3 改進牛頓法 / 217 5.5 現(xiàn)代優(yōu)化算法與增材制造 / 217 5.5.1 常見現(xiàn)代算法簡介 / 217 5.5.2 現(xiàn)代優(yōu)化算法在增材制造領域的應用 / 220 5.5.3 深度學習助力增材制造梯度力學超材料逆向設計 / 221 思考題 / 225 第6章 增材制造優(yōu)化軟件介紹 / 226 6.1 增材制造優(yōu)化設計軟件 / 227 6.2 Inspire 軟件介紹 / 230 6.2.1 拓撲優(yōu)化設計的一般工作流程 / 230 6.2.2 Inspire 軟件設計流程 / 231 6.2.3 Inspire 功能介紹 / 232 6.2.4 菜單欄和工具欄 / 232 6.3 Inspire 實例: 汽車剎車踏板的拓撲結構優(yōu)化 / 233 思考題 / 250 第7章 增材制造結構的無損檢測評價 / 253 7.1 無損檢測技術概述 / 254 7.2 增材制造與無損檢測 / 258 7.2.1 增材制造零件的典型缺陷 / 258 7.2.2 增材制造帶來的無損檢測挑戰(zhàn) / 260 7.2.3 面向增材制造的無損檢測方法 / 261 7.2.4 無損檢測方法的適用性與局限性 / 264 7.3 增材制造的合格性檢定 / 264 7.3.1 增材制造的無損檢測標準 / 264 7.3.2 增材制造的過程后檢測 / 266 7.3.3 增材制造的過程中監(jiān)測 / 269 思考題 / 272 參考文獻 / 273
ISBN:978-7-122-46903-8
語種:漢文
開本:16
出版時間:2025-02-01
裝幀:平
頁數(shù):273